《望月怀远》全文 注释 翻译 赏析 作者 典型考题

在本文快速跳转:全文 注释 翻译 赏析 作者 典型考题

一、全文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二、注释

  • 怀远:怀念远方的亲人。
  • “海上” 二句: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,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,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。
  • 遥夜:长夜。
  • 怨遥夜:因离别而幽怨失眠,以至抱怨夜长。
  • 竟夕:通宵。
  • 怜:爱怜。
  • 滋:润湿,这里含滋生不已的意思。
  • 不堪二句: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,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。陆机《拟明月何皎皎》有 “照之有余辉,揽之不盈手” 句。盈,满(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)。

三、翻译

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,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。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,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。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,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。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,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。

四、赏析

  • 意境雄浑阔大:起句 “海上生明月”,平淡无奇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,和谢灵运 “池塘生春草” 等名句一样,以朴素之语营造出雄浑的意境。“生” 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动感,点染了海和月的缠绵。第二句 “天涯共此时” 由景入情,转入 “怀远”,与谢庄《月赋》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、苏轼《水调歌头・明月几时有》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 旨意相近,但张九龄以诗的形式呈现,别具韵味。这两句收摄诗题情景,自然浑成。
  • 情感细腻动人:“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,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,以 “怨” 字为中心,将 “情人”“相思”“遥夜”“竟夕” 相互呼应,采用流水对,自然流畅,写出因怀远而苦思、难眠、怨夜长的连锁过程,饱含主观感情色彩。“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”,细致描绘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景,“怜”“觉” 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月光的爱怜和对长夜的感受。“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”,构思奇妙,暗用陆机诗意,翻古为新,余韵袅袅,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推向高潮。
  • 情景交融:全诗以 “望”“怀” 着眼,处处不离明月,句句不离怀远。望月念远,相思难眠,梦中相逢,这些平常情景在诗人笔下娓娓道来,亲切感人。诗中望月是实景,怀远是设想,巧妙地融合了写景和抒情,展现出幽静秀丽的意境,情意缠绵却不见感伤。

五、作者

张九龄,字子寿,一名博物,谥文献。唐朝开元年间名相、诗人。他举止优雅,风度不凡,直言敢谏,为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其诗风清淡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有《曲江集》等传世。

六、典型考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