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益 简介、作品、评价、典型考题

在本文快速跳转:简介 主要作品 评价 典型考题

一、简介

李益(约 750— 约 830),字君虞,陇西姑臧(今甘肃武威)人,后迁河南洛阳。他是凉武昭王李暠十二代孙,大历四年(769 年)进士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,擅长绝句,尤其是七言绝句,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。

二、主要作品

  • 《江南曲》:“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早知潮有信,嫁与弄潮儿。” 以商妇口吻,直白写出对丈夫爽约的埋怨,构思新奇,反映唐代商业发展下,商人家庭聚少离多的生活常态。
  • 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:“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” 前两句写边塞夜景,渲染清冷氛围,后两句由笛声引发征人思乡之情,情景交融。
  • 《春夜闻笛》:“寒山吹笛唤春归,迁客相看泪满衣。洞庭一夜无穷雁,不待天明尽北飞。” 借笛声、大雁北飞,表达迁客的思归之情,以景衬情,含蓄蕴藉。
  • 《塞下曲》:“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须生入关。莫遣只轮归海窟,仍留一箭定天山。” 连用四个典故,表达将士精忠报国、奋勇杀敌、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。
  • 《写情》:“水纹珍簟思悠悠,千里佳期一夕休。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。” 描绘约会落空后的失落,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展现得细腻动人。

三、评价

  • 艺术风格独特:李益的边塞诗以悲壮婉转、凝练含蓄见长,尤其善于以含蕴深厚、情景交融的手法,表现戍边将士复杂的心理活动。如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,通过描写凄凉的边塞夜景和悠悠的芦笛声,将戍边士卒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的诗风豪放明快,又带有一些伤感情绪,在展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同时,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同情。
  • 七绝成就高:在艺术形式上,李益尤以七绝见长,被后人评为 “中唐第一”。他的七言绝句几乎篇篇是绝唱,如《夜上西城》《从军北征》《受降》《春夜闻笛》等,皆可与李白、王昌龄的七绝相媲美。其七绝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往往能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。
  • 影响广泛:李益的诗在当时就广为流传,很多都被乐人采以入乐,他的《征人歌》《早行》等诗,还被绘制为画屏,可见其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。

四、典型考题

下列诗人中,以边塞诗著称的是( )
A. 王维 B. 李白 C. 李益 D. 杜甫”
答案是 C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