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从军行》是乐府旧题,多位诗人都曾创作过以此为题的诗歌,较为著名的有杨炯和王昌龄的作品,以下是王昌龄的《从军行(其四)》。
一、全文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二、注释
长云:多云,漫天皆云。
孤城:指玉门关,因地广人稀,给人以孤城之感。
穿:磨破。
破楼兰:借指彻底消灭敌人。楼兰,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,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。
三、翻译
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,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。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,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。
四、赏析
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典型环境,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,北面是雪山,再往西是孤城玉门关,既点出了戍边将士所处的艰苦环境,也体现了他们对边防形势的关注以及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、责任感。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,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 概括了戍边时间漫长、战事频繁、战斗艰苦等,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 则展现了将士们豪壮的誓言和坚定的报国壮志,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。
五、作者
王昌龄,唐代边塞诗人,字少伯,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,世称王江宁、王龙标,被后人誉为 “七绝圣手”。其边塞诗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,擅长七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