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采莲曲二首》全文 注释 翻译 赏析 作者 典型考题

在本文快速跳转:全文 注释 翻译 赏析 作者 典型考题

一、全文

其一:吴姬越艳楚王妃,争弄莲舟水湿衣。来时浦口花迎入,采罢江头月送归。

其二: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二、注释

  • 其一
    • 吴姬越艳楚王妃:古时吴、越、楚三国(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)盛尚采莲之戏,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,如吴越国色,似楚王妃嫔。
    • 浦口:江湖会合处。浦,水滨。
  • 其二
    • 罗裙: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。一色裁: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。
    • 芙蓉:指荷花。
    • 乱入:杂入、混入之意。

三、翻译

  • 其一: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,竞相划动采莲船,湖水打湿了衣衫。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,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。
  • 其二: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,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。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,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。

四、赏析

  • 其一:诗中 “吴姬、越艳、楚王妃” 三个词连用,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、美色纷呈的景象。“争弄莲舟” 表现出采莲女们好胜、活泼、开朗的情态。“花迎人” 和 “月送归” 运用拟人手法,把采莲活动的现场写活了,表现出采莲女对采莲活动的喜爱,也衬托出她们的可爱。
  • 其二:诗中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。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”,将少女的罗裙与荷叶、脸庞与荷花相融合,人花难辨,富有生活实感和童话色彩。“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”,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,展现出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。

五、作者

王昌龄(公元 698 年 – 公元 756 年),字少伯,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,一说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唐代边塞诗人,世称王江宁、王龙标,被后人誉为 “七绝圣手”。

六、典型考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