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内容
在本文快速跳转:简介 主要作品 评价 典型考题
一、简介
- 基本信息:陶弘景(456-536 年)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又号胜力菩萨或云陶胜力,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,是南朝齐、梁时道教学者、炼丹家、医药学家。
- 生平经历:出身南朝士族,10 岁读《神仙传》有养生之志,15 岁作《寻山志》倾慕隐逸。20 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,后拜左卫殿中将军。30 岁左右拜道士孙游岳为师,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。南齐永明十年(492 年),辞去朝廷食禄,隐居句容句曲山(今江苏茅山),传上清大洞经箓,开道教茅山宗。梁武帝即位后,多次派使者礼聘,坚不出山,但朝廷每有大事,常往咨询,被时人称为 “山中宰相”。
- 思想主张: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,揉合道、佛二教观念,主张道、儒、释三教合流,认为 “百法纷凑,无越三教之境”。
二、主要作品
- 道教著作
- 《真诰》:是一部具有教派史性质的道书,对上清经的传授历史作了系统叙述,对上清经的来源、出世作了种种神化描写,是研究上清派道教的重要资料。
- 《真灵位业图》:编订了道教的神仙谱系,将包括天神、地祇、人鬼以及群仙众真在内的约 3000 名神仙,以 7 个等级排列,构建了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。
- 《登真隐诀》:主要讲述了上清派的修炼方法和秘诀,包括存思、服气、导引等内容,是道教修炼的重要典籍。
- 医药学著作
- 《本草经集注》:整理了《神农本草经》,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,编成七卷,共记载药物 730 种。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,以玉石、草木、虫、兽、果、菜、米食分类,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。
- 《太清诸丹集要》:是一部关于炼丹术的著作,记载了各种丹药的配方、制作方法以及炼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,反映了当时炼丹术的发展水平。
- 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:是对葛洪《肘后救卒方》的增补,成为一部普及性的医疗手册,内容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等科的病症治疗方法和方剂。
- 其他著作:还有《养性延命录》《集金丹黄白方》《药总诀》《华阳陶隐居集》等,涉及养生、炼丹、医药理论以及文学等多个领域。
三、评价
- 在道教领域:是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,开创了道教茅山宗,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。他整理道教经书,编订神仙谱系,对道教的教义、教理、教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完善,推动了道教的发展,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- 在医药学领域: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。他的《本草经集注》对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,增收了大量新药,规范了药物的名称和用法,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- 在化学领域:长期从事炼丹实验,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,如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,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,还明确区分了天然产水银和人工炼制朱砂而得的水银,对胡粉、黄丹等的制作原料和方法也有准确记载,为古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- 在文学艺术领域:能书善画,书法工于草隶,其画清真。《瘗鹤铭》摩崖石刻传为其所书,被誉为 “大字之祖”,对唐代颜真卿、宋代黄庭坚等影响深远。其文学作品如《答谢中书书》,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
四、典型考题